當孩子有負面情緒時,家長可以參考如下步驟來處理:
第一步:充分共情
共情是親子溝通的基礎。由于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有限,可嘗試幫孩子盡可能表達出他內心微妙的復雜感受。對不太有把握、難以確定的部分,可以用“你看起來/感覺……,是嗎?”的句式來詢問。盡量描摹出孩子細微復雜的情緒和感受。
第二步:鼓勵孩子表達情緒和感受
孩子能夠及時表達情緒很重要,一方面可以讓家長及早了解到孩子的感受,可以及時加以引導,情緒就不會一直淤積甚至惡化。另一方面,兒童接納并合理表達本身就會讓負面情緒得以紓解。
父母親要讓孩子覺得任何感受都是可以表達的,切莫簡單地壓制、批評甚至斥責孩子。
第三步:家長自我吐露
每種情緒都有它的功能。家長們不妨告訴孩子每種情緒的功能,比如“害怕有時候會幫助我們遠離危險的地方”“嫉妒有時候會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這樣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接納和包容負面情緒。
如果家長曾有過類似感受,能夠自我吐露是值得鼓勵的。“我也曾經忌妒/害怕……”,這會拉近親子的關系。更重要的是,孩子的感受得到了接納,會覺得自己的“情緒問題是正常的,也只是暫時的,之后可以改善。
第四步:告訴孩子在負面情緒時可以怎么做
家長可以對孩子的所有情緒和感受都可以被接納,但接納不等于贊同!接納感受也不意味著接受孩子不合理行為表現(xiàn)(比如亂摔東西),恰恰相反,家長接納了孩子的感受后,可以引導示范孩子怎樣用正面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怎樣調整自己的行為來改善現(xiàn)狀。
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學會自我安撫,學會欣賞自己擁有的。比如告訴孩子害怕的時候可以抱著自己喜歡的玩偶,看自己喜歡看的故事書。嫉妒的時候可以想想自己擁有什么,這會讓自己感覺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