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們經常通過表揚的方式來表達對孩子的肯定。但是有時候我們會忽略了表揚孩子的技巧,脫口而出的就是“寶寶好聰明呀”、“寶寶你真棒”等等。
我們選擇表揚和夸獎孩子的目的,歸根結底是為了孩子可以在我們的表揚和夸獎中做出更好的一些行為。讓孩子既能把好的行為堅持下去,還可以不斷提高自信心。下一次再夸獎孩子時,家長可以嘗試以下的方法:
1.一個關鍵原則
想讓孩子在我們的表揚和夸獎中不斷的鞏固正確的行為或者提高自信心,那我們就要掌握這個表揚的原則——只夸獎通過努力可以改變的地方。
夸孩子很聰明其實不如夸孩子很努力。通過具體的行為讓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向著哪個方向使勁,反而更加容易做好。
2.具體行為的夸獎
我們通常在表揚孩子的時候總是像完成任務一樣表揚孩子。常用的話是“你做的真好”、“你畫的畫真棒”等籠統(tǒng)的夸獎。雖然孩子接收到了夸獎,但并不清楚具體夸得是什么意思,因此孩子也不知道以后該如何繼續(xù)重復或者保持這個被表揚的行為。
所以在對孩子提出表揚的時候,可以換個說法,比如:“我喜歡你畫畫時候的姿勢,坐的很端正,特別棒!”。
這樣的表達有兩個好處:一是孩子夸獎了孩子的行為,讓孩子產生愉悅的自信,二是可以讓孩子清楚的明白,自己是因為是坐的端正受到表揚的,下次還要繼續(xù)這樣坐著。從而也鞏固了孩子出現(xiàn)正確行為的次數(shù)。
3.已經掌握的事情不要再夸獎
有的時候我們的表揚太多,反而過猶不及。有的家長了解到了表揚的好處后,就開始三句話離不開表揚,哪怕孩子做了一件他一直都在做的甚至是很平常的事情,家長也會認真的敷衍一番:
“哇,你會自己喝水了,好厲害!”,“哇,你愿意自己吃飯了,太棒了!”。
像這樣的低質量高頻率的夸獎過多,反而會稀釋夸獎的作用。有時候我們會覺得孩子還小,偶爾敷衍的夸一下可能也沒什么。其實孩子人小鬼大的,他們心里都明白什么是輕而易舉做到的事。
如果家長總是在表揚孩子那些輕而易舉就能完成的事情時,孩子也會產生疑問:這點小事也夸?甚至以后也會對表揚和夸獎產生“抵抗力”,這樣也起不到任何表揚的的作用和效果了。
4.不要和別人比較
有時候,家長的焦慮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狀態(tài)??偸窍乱庾R的喜歡拿孩子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比。比如:
“你看你的同學怎么完成的那么好呢?”“你看別人就能做的又快又好!”
家長不要總在孩子面前提另一個孩子多么優(yōu)秀,想通過這個方式來刺激自家孩子努力奮起追趕他人。表面上這話聽起來好像很容易激發(fā)勝負欲和好勝心,但是這樣的弊端卻是容易讓孩子的關注點變成和對方比較而不是關注事情本身。長此以往,孩子可能會僅僅為了趕超其他同學的考試成績而產生“不擇手段”、“放大結果”、“必須分出勝負”等等更多的問題來。
其實我們要試著多去發(fā)現(xiàn)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多的通過孩子自己本身的行動和品質來進行表揚和鼓勵,不一定非要用跟其他孩子的鮮明對比來刺激孩子努力。
每個孩子都需要被看到優(yōu)點,被父母認真的夸獎和表揚,通過這些小的方法和技巧,讓孩子不斷的鞏固和重復正確的事情,這才是表揚和夸獎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