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童教育覺得,溝通是學習的主要方式,家長希望孩子學習效果好,離不開良好的溝通方法和技巧。很多家長都覺得,孩子學習不好,就要在課本上去磨練和增強。其實,學習的基礎,就是溝通。如果老師講的,孩子聽不懂;就沒辦法去和老師溝通,而是單方向的聽取和模仿。而孩子自身的理解和認知,卻是另外一回事了??梢姡M嵘⒆拥膶W習水平。那水都沒辦法平,又如何提升學習成績呢?在溝通中,能夠承認孩子的一面,然后就站在同一感覺上,從而得到孩子的認可。對待孩子的溝通,也要學會“察言觀色”。而課堂上的學習,不就是在“察言觀色”中,經過思考,有自己的體會和收獲嗎?
家庭生活中,有家長說“這孩子怎么不會說話”。當孩子和別人發(fā)生了矛盾,就會解釋說“孩子還小,不會說話,希望您能見諒”。當在課堂上,老師會說“怎么說的話,請描述一遍”??梢?,表達的時候,不僅要“言之有物”,也要“言之有方”。如果能夠理解,但是不知道表達方式,就會是“悶嘴葫蘆”。如果能說會道,但是抓不住重點,別人就會說“油嘴滑舌”,不知道說的到底是什么。所以,溝通是需要訓練的。
親子溝通如果出現了差異,會發(fā)生哪些問題呢?家長不理解孩子,就會一直催著,糾正,批評,甚至埋怨不爭氣。而孩子不理解父母,就會提出無理要求,不分場合的大吼大叫,對父母有抵抗情緒,不配合等。這會讓家長,在家庭育兒方面,出現了很多煩惱。此種行為,是偏離了正確的家庭教育,沒有合理的進行溝通,在感情上也會出現孤立。在學習興趣的方向上,得不到合理的掌控;處處和家長頂嘴,“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都是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完成有效溝通,從而在感情上出現了背離,進一步影響到溝通效果。
在家長和孩子溝通的過程中,應該怎么做呢?父母呢,要時常學習和培養(yǎng)正確的表達方法。不僅要看孩子的表達方式,更要反觀自己的表達所對孩子產生的感覺。好好去看一下,家長小的時候,父母是如何培養(yǎng)自己。然后,就知道該如何從自己嘴巴說出來,培養(yǎng)孩子的溝通方法。要知道,說出來的話,是很重要的。讓孩子理解了,有行為模仿和自我表現。比如,表達是有聲音的。聲是溝通方式,音是表達內容。家長在傳授內容的同時,注重表達方式。使得孩子接受了表達方式,然后才愿意了解內容;從而愿意模仿家長的方式,傳遞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