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的寶爸寶媽們吐槽孩子“我急他不急”、“慢得跟蝸牛一樣”、“太磨蹭了”。那么該如何打破這個局面,讓孩子從他律到自律,從磨蹭到積極呢?
以下4個妙招,能幫孩子戰(zhàn)勝拖延,一起來看看吧。
1、將目標分解
當所有的目標都加到一起的時候,難免就會顯得龐大,容易把孩子嚇跑。這時候,我們不妨幫著孩子一起梳理,將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看得見的小目標。
將他所有的任務都列出來,然后按難易程度分類。再以半小時為一個單位,每個時間單位內,放置相應的目標。
有這樣一個任務拆解,孩子就知道,當下這半小時,我只要完成一個目標就好了。他也就不會被大的目標給嚇倒,從而想要拖延。
2、注重溝通技巧
在面對孩子磨蹭是,家長不要直接用生硬命令、重復嘮叨的方式,而是用一定的技巧,與孩子進行溝通。
對待小一點的孩子,別太較真,多用游戲的方式來與他互動。對待大一點、有自主的孩子,我們則更需要講客觀事實,而不是一味發(fā)泄情緒。
講具體事情,并且讓孩子意識到行為后果,以及看到你的需要。他會更愿意多角度思考,并且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3、減少干擾因素
比如孩子在學習時,大人不要在一旁看電視、玩手機,這只會引起孩子分心。他還可能會產生不公平心理:憑啥你們都能玩,就我一個人要學習?
在孩子學習的時候,我們盡量營造少干擾的環(huán)境。在他學習區(qū)附近,也不要放玩具等能引起他分心的物品,讓孩子能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
4、設置截止時間
愛拖延的人,明明半小時能做完的事情,哪怕你給他2個小時,他也能把這2小時都用掉。所以,我們就需要培養(yǎng)孩子有“deadline”的意識。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以和孩子一起決定任務時間,然后我們在一旁監(jiān)督。盡量把目標分解成小目標,這樣可以將時間設置得更具體,精確到多少分鐘。當發(fā)現(xiàn)孩子有分心時,我們就指指時間。孩子也就能明白,這個是時間段,他需要做什么。
孩子一旦培養(yǎng)成習慣,之后他就能自己分解目標、設置時間,那他的時間管理能力和自我規(guī)劃能力,自然就培養(yǎng)出來了。
到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你的孩子會變得相當自律,不再需要你嘮叨催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