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代,“想象力”在個人能力中的地位已經很重要了。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這是因為想象力意味著創(chuàng)造力,除此之外還能提升人的記憶能力、學習能力等等,好處說之不盡。
孩子們作為“想象力”大戶,想象能力當然是與人俱來的豐富。不過,想象力如果不加以培養(yǎng),處處受到后天教育的限制,便會越來越匱乏,所以,提升孩子的想象力乃父母的大責。培養(yǎng)想象力當然不用特地花費巨款去早教機構培訓,利用身邊的小事情,照樣能引導孩子的想象力。
都說想象力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和記憶,那么換個角度來說,培養(yǎng)用想象力去學習和記憶也的習慣,可以幫助孩子訓練想象力。
讓孩子有講故事的權利
有時候,孩子會跟我們重述和重編他們聽到的故事。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們不要不耐煩,講故事其實非常能鍛煉他的想象力。爸媽們最重要的是學會在一邊靜靜地聆聽,如果孩子改動了故事,不要強迫癥發(fā)作為他糾正故事,要知道開始編造故事時是他的想象力在不斷地運轉呢。
別打亂孩子的大膽想象
孩子在聽完故事后,會跟父母說“如果我是乖小孩,獅子也能跟我做朋友吧”或是“我也像小鳥一樣長了翅膀”,父母們不要急著去打斷孩子的這些想象。低齡的孩子并不能搞清楚虛幻與現(xiàn)實的區(qū)別,他們的世界里充滿想象。不用急著打斷他的想象,你可以用充滿想象力的話來回應他,例如“睡覺時間到了,把翅膀收回去你才能睡下”。
跟孩子一起做游戲的時間,把想象力融入進去,也能培養(yǎng)孩子更豐富的想象力。特別是過家家這些角色扮演的游戲,會讓孩子不斷地模仿、想象別人的行為。同時,如果父母們陪著他們玩這些無厘頭、甚至搞笑的角色扮演,他們能從想象中得到莫大的滿足感。
父母也要融入角色之中
玩游戲時,特別是角色扮演的過家家,有些父母覺得非常羞澀,總是扭扭捏捏,努力保持原來的父母形象。這樣會影響孩子的想象的充分自由。要是爸爸媽媽真的配合很好,小孩會非常有角色的代入感。
讓孩子來編導故事
在過家家游戲中,孩子便是這場游戲的導演,爸爸媽媽們除了配合扮演角色,還要始終把故事的主動權交給孩子。例如孩子在扮演爸爸時,父母扮演的孩子,要適當向他提問“爸爸/媽媽,我們要去哪里”,“爸爸/媽媽,我接下來要干點什么”這類引導話題,讓他自由地發(fā)揮想象力,主導這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