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正常的人,被別人指出錯誤所在以后,基本都知道問題所在了。此時,再被“長篇累牘”的指責,大家反而會對錯誤有扯平的感覺。
在孩子小的時候,他們對是非對錯還沒有建立起自己的看法,父母多嘮叨幾句也不是壞事。但當他們進入童年期以后,生理和心理逐漸成熟,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并開始建立對自己的評價體系。此時,孩子的自我評價開始擺脫成人,由原來的偏主觀情緒,逐步開始客觀。父母若再像以前那樣批評教育,孩子就覺得未得到父母的尊重,容易產(chǎn)生對抗情緒。
父母的嘮叨盡管產(chǎn)生的原因會有多種,但嘮叨終究是一種負面情緒,也是一種焦慮的表現(xiàn)。當家長面臨孩子的問題,采取了嘮叨的說教方式,會對孩子造成巨大的傷害,并失去孩子對自己的信任。如果孩子由于各種原因,不再相信和接納自己的父母,那父母的話就會被“屏蔽”,嚴重的還會引發(fā)孩子的故意行為。所以,父母要避免自己去嘮叨。
其實天童教育覺得,家長想避免嘮叨,核心就是“推己及人,將心比心”。教育孩子要走進孩子內(nèi)心世界,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真實需求,在有界線的基礎(chǔ)上擇機而教。所以,與其不厭其煩的絮叨,不如多理解和認同孩子,給他們一些成長的空間,該放手時要放手,該住口的就住口。只要孩子能科學地進行散養(yǎng),他們一定能茁壯成長的,且一定會超出你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