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哭鬧不休的孩子,許多父母都容易生氣上火,引發(fā)各種情緒,甚至因為無法保持理智的頭腦,導(dǎo)致出現(xiàn)傷害孩子的行為。那今天咱們一起來分析下這個話題。
首先,我們要相信,孩子出現(xiàn)固執(zhí)、頂嘴、哭鬧不休的情況,不是孩子在耍賴和蠻不講理。天童教育覺得,孩子每個情緒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而且這個原因,大部分和父母有關(guān)。
日常生活中,一些家長希望孩子能快速警醒,放棄自己的“無理”要求,所以經(jīng)常會喜歡跟孩子說“反話”,總是不給予孩子正面回應(yīng)。
但大多時候,因為孩子的認知水平和接受能力達不到父母想要的標準時,所以孩子一點都不買帳,還變得越來越固執(zhí)了。
父母和孩子溝通時,為什么喜歡說“反話”呢,這和父母對孩子的誤解有關(guān),在大多數(shù)父母的心里,總覺得孩子還小,不懂事,孩子的要求都是有問題的,總喜歡用教訓(xùn)的口吻和孩子交流。
還有一些父母有一種錯誤的認知,覺得和孩子說事情的時候,越是說嚴重一點,惡劣一點,孩子更能記住,更能達到刺激孩子的效果。
但是父母們沒有意識到,無論多大的孩子,他們都有自己的感情,隨著年齡的增長,認知也在不斷增加。父母平時給予孩子的回應(yīng)不同,就可能造就了孩子不一樣的人生。
想要讓孩子健康、積極、正向的發(fā)展,在與孩子溝通、交流時,父母也應(yīng)該給予正向的回應(yīng),用最簡單明了的表述,讓孩子快速明白父母的真正意圖,孩子也能快速作出判斷,才有可能配合和回應(yīng)父母。
多用正面方式回應(yīng)孩子,孩子更愿意服從
和孩子因為某一件事溝通的時候,所交流的內(nèi)容就圍繞這一件事,而不是總扯到別的事情上,甚至把不知多久之前的舊賬翻出來和孩子一起算,這只會引起孩子的反感。
家長可以針對這一件事,表達下自己是怎么樣的想法?希望孩子如何去做?不同的做法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結(jié)果?父母只需平靜的陳述出來,不指責(zé)、抱怨。
同時,也要允許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義,不要輕易否定孩子,認真傾聽孩子的想法。當(dāng)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理解和重視之后,一切溝通都會變得順暢起來。
與人溝通,信任是基礎(chǔ),和孩子相處時,也是同樣的道理。雖然孩子對父母有一份天然的信任,但如果父母總是出爾反爾,說話不算數(shù),這份信任也就會消失不見。
真正的為孩子好,不是去嚇唬孩子,而是溫和、正面地向孩子解釋。用孩子能接受的語言和信息,簡單明了的表達。
父母和孩子的溝通方式應(yīng)該隨著孩子年齡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用符合孩子年齡段的認知、語言和孩子溝通,平靜地擺事實,溫和地講道理。
當(dāng)了解到孩子哭鬧、固執(zhí)、頂嘴背后的原因之后,父母也能對孩子多一份理解,少一分指責(zé)。當(dāng)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和包容,也就能多一份順從,少一份固執(zhí)。父母成長一小步,孩子成長一大步,父母是一切的根源,愛才是最好的答案。